歷史沿革

PAST

過去

本院心臟胸腔血管外科成立於民國65年,由張昭雄醫師擔任科主任,於民國66年5月31日完成第一例開心手術(僧帽瓣膜置換術)。民國80年,由當時由Mayo Clinic深造回國的林萍章醫師擔任科主任,完成本院首例心臟移植手術。本科發展迅速,民國88年,手術達一萬例,成為台灣心臟外科的重要中心。同年,本科分為心臟、胸腔、血管外科,朱肇基醫師自美國Boston Children Hospital進修歸國並領導心臟外科。


  • 民國94年,蔡峰鈞醫師接任成人心臟外科主任,張育生醫師領導小兒心臟外科。林萍章教授再次擔任心臟胸腔血管外科主任。
  • 民國100年10月,蔡峰鈞醫師兼任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主任。隨後,劉國聖醫師於民國106年07月接任心臟外科主任。
  • 民國112年07月,心臟血管外科合併,葉集孝醫師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,陳紹緯醫師任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。
  • 自113年02月陳紹緯醫師接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。團隊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、二尖瓣修補手術、主動脈手術及心臟衰竭治療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。
  • 至民國95年,本院開心手術突破一萬五千例,成果直逼國際水準。本院積極推動心臟移植及引進新技術如心室輔助器植入、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、不停跳二尖瓣修補技術、下肢血管繞道重建手術等,提供更先進的心臟血管治療方針,致力於提供更多元、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。
NOW

現在

自106年7月起,本科由劉國聖醫師擔任主任,在科內同仁的努力之下,目前在
  • 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
  • 二尖瓣修補手術
  • 二尖瓣修補手術
  • 心臟衰竭治療
等方面均卓然有成。截至民國95年,本院開心手術已突破一萬五千例,各項成果豐碩,成績直逼國際水準。

一方面積極推動心臟移植,另一方面也召集科內年輕醫師包括武孟餘醫師、陳紹緯醫師、南玉芸醫師、林俊佑醫師、李修安醫師、鄭羽廷醫師擔任體外維生系統(俗稱"葉克膜")小組,運用新科技來搶救更多各類心肺衰竭的病患,加上張育生醫師也帶入小兒心臟手術的新觀念,本科至此更是氣象一新。

本科鑑於目前心臟衰竭的病人日益增多,而心臟移植來源相較之下益形缺乏,便與國際同步,引進異於傳統開心手術的新觀念,來治療各類伴有重度心臟衰竭的心臟病變,希望能提高此類病人接受開心手術的成功率,延後需要換心的時間。更與心臟內科等相關科系大力合作,構建心衰竭治療中心,於民國95年特別與德國柏林心臟中心合作,成為全台灣唯一衛生署核准執行人體試驗的醫學中心,引進新一代的心室輔助器- Incor 及Excor, 對不適合換心的心衰竭患者可用於永久性的心臟支持,對急需換心的心衰竭患者可用於等待換心前的暫時性的心臟支持,目前均有成功臨床案例,對眾多的心衰竭患者,提供了最積極、最先進的治療。


FUTURE

未來

著眼於未來心臟血管手術將走向精緻化,低侵襲性及小切口的手術的時代將來臨,本科在雄厚而紮實的傳統開心手術的基礎上,長庚醫院林口總院心臟外科下一步將是發展機器人手臂(達文西)的微創開心手術及胸主動脈內支架等低侵襲性的最新醫療技術,以提供病患更多樣、更有效、更安全的治療。